在2020中国5G+工业互联网大会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主题演讲中强调: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独立的应用不同,5G凭借着大带宽、高可靠、低时延、广连接等特性,促成了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无缝融合,打通了数据从采集、存储、传送、处理、分析到决策的全过程,帮助数据发挥出生产要素的作用;5G的优异性能将开创数字化、智能化的两化转型新业态,推动信息化、工业化的两化融合新应用。
5G推动物联网发展到宽带大连接智联网。2016年,NB-IoT(窄带物联网)国际标准的通过,正式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。2019年,伴随着5G商用,IoT模块嵌入AI芯片与操作系统,移动物联网迈入“AI+IoT”的智联网(AIoT)时代。AIOT模块可嵌入区块链能力,为设备接入的认证、控制、授权和安全提供保障。
5G促进了云边端的计算能力协同。“一方面,由于5G网络带宽足够宽,因此终端可以即插即用而具备云端的能力,云终端应运而生;另一方面,云的能力下沉到边缘,未来一半的中心云计算能力都要下放到边缘云,边缘云负责处理低时延的业务,中心云负责处理非实时传输性的业务,这样边、云互相配合,实现高可靠、低时延。”邬贺铨指出。以城市的视频监控类应用为例,前端的摄像头对数据进行编码,边缘计算进行提取,中心云完成联合优化。“云边端的计算能力协同,不仅可以实现消费类应用,而且在产业、工业领域将催生丰富的智能化应用。”
云边端协同,为工业互联网从数据采集汇集、传输分发、分析处理、决策应用的全过程带来新面貌,支撑数据发挥出生产要素的作用,带来协同供应、辅助装配、机器视觉、机器换人等一系列创新应用。以协同供应为例,徐工集团基于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标识解析技术,实现对包括设备、零部件、在制品、产品和订单的跟踪,打造出了基于生产的物流管理系统,形成企业内与企业间的数据联动,信息传递效率提升高达200%,运营成本大幅降低20%,而这只是供应链数据打通的结果。
工业互联网应用将覆盖生产全环节。“工业互联网成为传统产业新引擎”,邬贺铨指出,“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希望有闭环的数据可以应用,即从感知到处理、应用全过程盘活数据。”发展工业互联网,从数据建模、协同设计、智能制造、机器视觉、数字孪生、供应链管理、市场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可以切入,关键是要看该环节是不是生产中的“痛点”以及有没有数据可以利用。
“5G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还有待开拓,5G本身具备的特性还有待进一步开发”,邬贺铨强调,“5G在超宽带、低时延、定位和可靠性上不断增强的性能,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究竟能够用来做什么。”目前,激光扫描零件视频传输、5G+AR眼镜机器视觉质检等应用利用了5G的超宽带特性,5G+VR培训高铁司机利用了5G的低时延特性,自动驾驶、码头装卸等应用发挥了5G在定位上的优势,自动泊车、高密度自动编队、特高压电网则需要5G高达99.99%的可靠性。
“5G与工业互联网、AI,将以三足鼎立之势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展。”邬贺铨最后强调。来自HIS的数据显示,5G到2035年会使全球增加13.2万亿美元的产出,对GDP的贡献增加7%。